他們中的一些人,也許還在等待來自NBA的召喚,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重新扮演救火角色。而另一些人則做出了別樣的選擇:離開NBA,去其他聯賽,繼續發光發熱。
出生于1988年1月,如今已經37歲的賈維爾-麥基,已經打上了離開NBA的第二個賽季,他選擇的是澳大利亞NBL聯賽的伊利瓦拉老鷹隊,在第一場比賽里,他就20投15中,砍下了32分13個籃板以及3個蓋帽。
雖然比賽沒能贏下,但麥基的籃下統治力一覽無余,他用空中接力拿下了在NBL的第一分,之后便是開啟進攻萬花筒模式,把所有籃下的機會都變成了暴力扣籃。首秀32分不言而喻——他在NBA打了16年合計983場比賽,最高分也才33分。
老鷹隊主教練,也就是杰森-塔圖姆的父親賈斯汀-塔圖姆,對麥基也是贊不絕口,賽后老塔圖姆重點強調的并不是麥基的華麗數據,而是他的職業精神。
“賈維爾打得非常好,他在NBA打了十六七年,他了解比賽的節奏,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身體節奏,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。”
“更重要的是,他和所有人一樣努力,在賈維爾的帶領下,我們統治了內線,我相信在之后不久的時間里,我們可以找到一種團結一致的辦法,把他的優勢進一步擴大。”
而麥基自己,卻并不驚訝,在決定來到澳大利亞的時候,他就想好了要做什么樣的人。
“在NBA,我從來都不是主角,球隊安排我去扮演角色球員,去在特定的時間發揮作用,但當我的職業生涯來到這個階段,我想成為主角,我能決定自己去哪里,也能決定怎么去比賽。”
事實上,他已經離開NBA一整年了。如果再往前數,過去三年,他都是逐漸被人淡忘:2022年,他和獨行俠簽下了一份三年合同,從賽季開始的首發,直接淪為邊緣替補,賽季結束后便被直接裁員;國王和他簽下一年合同,然后他在這里擔任替補的替補,這兩年的場均出場時間分別是8.4分鐘和7.4分鐘。
賽季結束后,沒有球隊向他送來合同,直到2025年的1月,他和加里納利一起得到了阿羅約的邀請,加盟了波多黎各聯賽的巴亞蒙牛仔隊,他們成功地走到了最后,一起捧起了總冠軍獎杯。這個賽季,他的場均數據是17.1分和9.2個籃板。
麥基和加里納利在波多黎各奪冠
之后他的選擇,多少有點出人意料——
波多黎各聯賽的比賽強度不算大,和美國籃球的風格也更加接近。或者還可以這樣說,波多黎各離美國很近,聯賽更像是另一個版本的發展聯盟,隨時都能被召喚加入NBA。而澳大利亞的風格,可能更像FIBA籃球,這里充斥著更多的身體對抗,更少的比賽回合,更大的動作,在這里生存,難度比之前要大得多。
但麥基自己說,這正是他決定來這里的理由。
“我在NBA打了16年,一直都很嫉妒歐洲球員,因為他們可以去不同的國家,真正地探索那里的籃球,”麥基說,“我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的機會,所以當我有一個機會來澳大利亞打球時,我毫不猶豫地抓住了。”
他當然不是來巡回演出的,老鷹隊選擇他,也真的是缺這一號人物:他們原本的首發中鋒薩姆-弗羅林因為跟腱受傷長期缺席,這才滿世界地尋找靠譜中鋒。
麥基說,他很清楚要來做什么。
“我只會帶來冠軍級別的籃球,他們之前是冠軍(老鷹上賽季是NBL總冠軍),我前一年拿了冠軍(麥基在波多黎各也拿了冠軍),所以很簡單,我們按照冠軍的方式打球,就夠了。觀眾喜歡刺激點的,那我會給大家上演很多的扣籃和蓋帽。”
當麥基決定來澳大利亞的時候,互聯網上,球迷們立刻發表了不同的觀點:
有表示支持的:
“剛剛離開NBA的球員來到澳大利亞,會提升我們的水平,我們非常歡迎他們的到來。”
有不看好的:
“他也就能蓋幾個帽,沒什么用。”
有理智的:
“沙克制造了太多的仇恨,他毀掉了麥基的生涯,麥基其實很好,沒有描述的那么差。”
還有拱火的……
“他有3枚總冠軍戒指和1枚奧運會金牌,姚明什么都沒有!我想看到麥基進名人堂!”
但對麥基來說,他現在所做的,只是想要證明一件事:
他還能打籃球,
他還喜歡打籃球。
不過,麥基可能撒了個謊——他嫉妒的未必真的是那些歐洲球員,選擇來到世界各地,也許只是為了致敬他的母親,帕梅拉-麥基。
帕梅拉有著近乎完美的職業生涯,她從高中起就是當地的體育明星,而且學習優秀,不僅打籃球,還是密歇根州的田徑和鉛球冠軍。加入南加州大學之后,她在1983年和1984年兩次隨隊贏下NCAA總冠軍,然后在1984年的夏天,代表美國女籃,贏得了洛杉磯奧運會的金牌。
在大學期間,她籃球打得出眾,學業絲毫沒有落下。帕梅拉拿下了南加州大學的經濟學和傳播學兩個學位。在1984年的夏天,她加入了WBA的達拉斯鉆石隊,打算先打幾年籃球,之后再靠著學位找一份正常的工作。但誰也沒想到的是,WBA只運營了一年便宣告解散。而在之后不久,她和一位曾被NBA選中的籃球運動員喬治-蒙哥馬利戀愛,但當兒子麥基出生之后,孩子的爸爸便一走了之。
“我當時沒有別的辦法,我得養活我和孩子,”帕梅拉回憶說,在孩子出生不到半年之后,她就自己帶著他來到了世界另一端的意大利,打球來養活孩子,“那時候意大利都沒有嬰兒食品,我每天要起來給他做嬰兒餐。”
“我真的不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,”她回憶說,“我只知道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,這是我的任務,我要照顧好孩子,我是他的母親,我要盡一切努力,確保他的人生比我的更好。”
孩子的父親從未支付過一分錢的撫養費,而在當時,也許還包括現在,女籃的收入非常微薄。帕梅拉說,她的人生旅程最大的挑戰就是經濟壓力,她能做的就是不停在海外輾轉,找各種聯賽和球隊比賽,掙錢來養活孩子長大。
帕梅拉在海外打了十幾個年頭,在巴西、西班牙和意大利之間輾轉,她在意大利四次入選全明星,在這三個國家都贏得了總冠軍。
1997年,WNBA在美國誕生,35歲的帕梅拉-麥基在第一屆WNBA選秀大會上在第二順位被薩克拉門托君主隊選中,一年后,她在洛杉磯火花隊退役。
2012年,帕梅拉-麥基入選女子籃球名人堂。
直到9歲,年幼的賈維爾-麥基才跟著媽媽回到美國,他在世界各地巡游長大,在媽媽的悉心照料下成長起來。或許是父母都是打內線出身,麥基繼承了他倆出色的身材和極佳的運動能力,從小也在當地嶄露頭角。
但與此同時,麥基也有一些先天的疾病:他患有哮喘,經常會有攝氧量不足的情況,也比常人更容易得上肺炎;而攝氧量不足也導致了他在童年時患上了小兒多動癥,造成的結果就是,有時候他的手腳動作并不協調——這并不是他的運動神經或者運動智商的問題,而是一種不自覺產生的病癥而已。
也正是這個原因,“五大囧”的出現,不斷地加深了外界對他的刻板印象,“my boy”的稱呼看起來親近,但奧尼爾其實從未主動了解過麥基的情況,他只是粗暴而傲慢地放大麥基每一個比賽的細節加以嘲諷。
事實上,麥基的憤怒也從來不只是因為自己,他說每次看到媽媽生氣傷心就覺得,自己明明成年了,卻還是要讓媽媽擔驚受怕,還要讓媽媽為自己小時候生的病自責,這讓他感到非常懊惱,他覺得,自己長大之后,要做的就是給媽媽最好的生活,要保護媽媽,別讓她受傷。
麥基也許算趕得上了好時候,雖然與灌籃大賽冠軍失之交臂,但在美國內線匱乏的2012年,還沒有坐穩首發的他就拿到了掘金開出的4年4400萬的大合同。出人頭地就在眼前,可傷病卻突然找上門來,連續兩次的左側脛骨應力性骨折,讓他的這份合同加在一起只打了107場比賽。2015年,76人提前買斷了他的合同,my boy看起來終究沒能兌現天賦,帶著4400萬的合同,他的生涯即將走到終點。
2015年,麥基和獨行俠簽下合同,這甚至是一份1+1的無保障底薪,而在一年之后,獨行俠直接裁掉了他,連100萬出頭的工資都不愿繼續給他。而接下來的故事,反而我們都更加耳熟能詳:麥基和勇士簽下了1+1的底薪,在季后賽大放異彩,他在季后賽成為了勇士的奇兵,在2017和2018年兩次隨隊奪冠。2018年轉投湖人之后,又在2020年再次奪冠,四年三冠,現在的麥基,是冠軍中鋒了。
很多人確實問過他這個問題,當他被買斷,拿著4400萬的合同回家時,是否考慮過就此退役,畢竟之后他再也不可能拿到這筆錢了。而他自己的回答是,他希望人們記住的是一個一次次從困境中站起來的戰士,而不是遇到挫折就立刻放棄的懦夫。這些傲人的品質,都來自媽媽從小對他的教導,無論遇到什么困境,都要自立自強,別讓他們把你看扁了。
于是,在2022年被達拉斯再一次放棄時,達拉斯仍然需要在未來五年支付完他的余下合同,這份3年1700萬的合同,剩余部分均攤到每一年的220萬,也比他在波多黎各和澳大利亞掙的多得多了,可他的選擇,依然是繼續打籃球。
還是那句話,“他們覺得我該退役了,但我覺得我還能繼續打,我依然能打不錯的比賽,那為什么要聽他們說的呢?”
在每個人的眼里,麥基都是不一樣的角色,他一直都處于被高估和被低估中間,他因為好笑的面孔和不自覺地動作而淪為笑料,卻最終成為了冠軍球隊的重要拼圖。
在和奧尼爾的爭執中,麥基好像并不是一個開得起玩笑的人,但或許這才是他最鮮亮的底色:媽媽教會他的,就是頑強地與世界抗爭,無論貧窮或是富有,要堅定信念,要為熱愛的籃球,繼續戰斗下去。
帶著他走遍世界的媽媽打到了36歲才退役,那么和媽媽一樣,在達拉斯,在薩克拉門托,在洛杉磯效力,在奧運賽場上摘下金牌的麥基,要追隨媽媽的腳步,走遍世界,去感受籃球和他之間的紐帶的故事了。
“我媽媽告訴我的是,堅定地追隨內心最深的熱愛,保持在困境中堅持到底的韌性。”
歡迎大家來我們的微信公眾號“后廠村體工隊”看看,有更多NBA、CBA相關考古、評論和人物內容>>
(文/文若)